2025.7.26真正的愛,不該帶著父母自己兒時的傷與恐懼。


真正的愛,不該帶著父母自己兒時的傷與恐懼。
和孩子相處的每一天,
我都還在學習,怎麼當媽媽。
即使我跟孩子們的感情已經非常之好,
好到無話不談、好到可以撒嬌談天。
.
那天,Coco傳了一支短片給我,
語氣溫柔卻一語中的:
「媽媽,不要一直提醒小孩。那樣我反而會不想動。」
.
我愣住了。
原來,我以為是「為你好」的叮嚀,
在他耳裡,其實成了一種壓力。
但許多父母的掙扎是,如果我不提醒呢?
會不會更慘?對吧?!
.
我已經是一個很不囉唆的媽媽了。
.
而豆哥呢?
跟他的摩擦更多,多到幾乎每天都在鬥嘴,
雖然我們已經是很好的旅伴,
但我清楚知道,成為一個合適的母親,
是一條戰戰兢兢、時時修正的路。
.
今天在飛機上,我一直在想:
會不會,我們自以為的「愛」,
其實是被恐懼包裹的控制?
.
我們用過去自己被對待的方式,
去對待下一代;
我們用過去的焦慮,去預設他們的未來。
.
但他們不是我們。
他們有自己的節奏、選擇與羽翼,
有自己的學習、與維度,
會不會,因為我們的限縮,反而剪斷了他們原有可以飛得更高的翅膀?
我為什麼不勇敢選擇,相信他?
.
跟豆哥的相處,讓我一直在想,
外人看到我們的互動跟對話,大概會昏倒吧!
但,我心中明白且清楚,
我在他面前示弱,他會成為強壯的肩膀,
雖然很驕傲、口中喊著:「拿不動要說、有需要要講!」
態度還很讓人想要翻白眼,
但是他心裡知道每一個程序、知道每一個進退。
.
我們有很多教孩子的原因,來自於過去自己的遺憾、以及旁人對我們的要求。
於是形成了很多:「我這樣是為你好、你這樣才不會走前人的冤枉路!」
甚至,我們活在相信那個「不聽老人言,吃虧在眼前」的諺語當中。
.
我們有很多教孩子的方式,
其實來自我們自己過去的遺憾,
或是那個曾被要求要懂事、要乖、要忍耐的小孩版本的自己。
.
於是,我們常說:
「我這樣是為你好。」
但真相可能是——
我只是不想你再經歷我沒處理完的痛。
.
只是,這些沒處理完的傷,
不該變成你成長路上的石頭。
我開始明白,
所謂的「為你好」,
有時只是我把過去的自己投影在你身上,
希望你走一條更安全、更順利的路,
但那未必是屬於你的方向,或會不會你根本比我更強壯?
.
我正在學習,
不要讓我的擔心,變成孩子飛不動的重量。
.
因為我知道:
你注定要飛,而我正在學習,
不用恐懼去牽住你。
我愛你,只因為你是你,
不該帶著恐懼或威脅而愛你,
情緒勒索,都不是真正的愛,那只是恐懼而已。